-
摘要: 2021 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迅速成为人们对数字技术讨论的热点。当虚拟交往抢夺和占据了现实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消弥,使得人际交往的面对面在场无法实现,自我与他人日渐疏离。基于“元 宇宙”概念,重新思考人际交往“在场”的意义和价值。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最大的差异就是人们与自我以及他人的疏离,如何摆脱自我认同的危机,跨越人际交往的困境,仍是“元宇宙”虚拟交往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陈力丹 . 精神交往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李辉 . 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 [J]. 社会科学,2004(6):84-88. [3] 李彬,关琮严 . 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 [J]. 国际新闻界,2012(5):38-42. [4] 方艳 . 论人际关系媒介化 [J]. 国际新闻界,2012(7):52-57. [5] 赵建国 . 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8):58-62. [6] 李欣人 . 再论精神交往: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传播学的重构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8):19-23. [7] 陈虹,秦静,李静等 . 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城市居民人际交往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效应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9):40-51+127. [8] 张杰,付迪 . 在场而不交流 ? 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情境建构 [J]. 国际新闻界,2017(12):154-170. [9] 李有军 . 新媒体场域媒介生态与主体身份延异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6):69-73. [10] 吴思慧 . 互动与在场:数字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实践研究——以《集合啦 ! 动物森友会》为例 [J]. 新媒体研究,2021(19):103-107. [11] 刘连松,黄萱,韩爱青,赵煜:元宇宙 开启人类“两栖”生活 [N]. 天津日报,2021-11-24(10).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27
- HTML全文浏览量: 249
- PDF下载量: 58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