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途径及技术治理研究

任世鹏

任世鹏. 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途径及技术治理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2): 33-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2.006
引用本文: 任世鹏. 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途径及技术治理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2): 33-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2.006

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途径及技术治理研究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2.0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任世鹏(1982-),男,内蒙古通辽,工程师,北京市网络舆情和举报中心,研究方向:国际新闻传播、互联网传播。

  • 中图分类号: D669.3

  • 摘要: 【目的】针对我国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类不良信息,以传播的基本要素为出发点,逐一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提出不良信息的定义,分析研究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途径,总结提出此类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特点,对传播中受众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结论】着重探讨互联网不良信息进入网络传播之前的审查环节的技术治理问题,介绍可以应用的几种主要不良信息识别技术手段,最后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应用现状,从政府管理、网络运营主体自律、网民提升素质和积极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的建议。

     

  • [1] CNNIC.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496741.html,2022.
    [2] CNNIC.第四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2021-02-03.
    [3] 闫强,舒华英.因特网上有害信息传播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报,2007(2):95-99.
    [4] 侯洋.社交媒体的传播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5] 李跃华.马莱茨克大众传播理论的区域价值观研究[J].学理论,2016(1):151-153.
    [6] 中央网信办网站.政策法规[EB/OL].http://www.cac.gov.cn/zcfg/xzfg/A090902index_1.htm,2022-8-6/2022-10-1.
    [7] 陈道英.我国互联网非法有害信息的法律治理体系及其完善[J].东南学术,2020(1):222-228.
    [8] 高婉君.规制视角下 5G 时代互联网危机治理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0(2):48-50.
    [9] 申金霞,张佳迎.国外平台型媒体虚假信息的技术治理措施及启发[J].中国传媒科技,2021(8):7-12.
    [10] 陈峻,周旭红.从非传统安全高度构建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的监控机制[J].现代情报,2011(5):149-151.
    [11] 邓晔,宋莉娜.网络有害信息治理模式比较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 (4):106-112.
    [12] 曾润喜,徐晓林.社会变迁中的互联网治理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4):75-8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6
  • HTML全文浏览量:  40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2-07
  • 刊出日期:  2022-12-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