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伯溆 . 因特网与社会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86.
|
[2] |
何道宽 . 麦克卢汉研究的三次热潮和三次飞跃 [J]. 华中学术,2012(2):235-242.
|
[3] |
[ 美 ] 保罗·莱文森 .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 版 ):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4.
|
[4] |
[ 美 ] 罗 伯 特· 洛 根 . 理 解 新 媒 介: 延 伸 麦 克 卢 汉:Understanding Media: Extending Marshall Mcluhan[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8.
|
[5] |
[ 加 ] 菲利普·马尔尚 . 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 .[M]. 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
|
[6] |
[7][8][9][11][13][14][16][17][18][19][20][22][23] [ 加 ] 马 歇尔·麦克卢汉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M]. 何道宽译 . 南京:译林出版社,1964/2011.
|
[10] |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27.
|
[12] |
Fogel R W . Railroads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Essays in Econometric History[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1965,31(4):611-612.
|
[15] |
Anton,Corey. ‘Heating up’ and ‘cooling down’: Re-appraising McLuhan’s hot–cool distinction[J]. 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2014(3):343—348.
|
[21] |
胡翌霖 . 媒介史强纲领——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解读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