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题
AIGC 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技术与文化博弈
刘丽慧 吕欣
2025, (3): 7-1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1
12 1
摘要:
【目的】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在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中对传统元素文化符号的转译,探讨其技术与文化的博弈,以期在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方法】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分析文化符号在 AI 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义磨损,结合文化基因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 AI 生成过程中的形变情况。【结果】AIGC 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动画电影的制作效率和视觉效果,但同时会造成文化意象的弱化,故在实际创作中需要实施“文化基因数据库”和“人工修正干预”两大策略来保障动画创作“文化转译”的精准度。【结论】AIGC 时代的动画创作要创建“技术 + 文化”双轨模式,以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传播,最终实现“数字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共建和共享。
专题
互动仪式链视阈下国产动画电影海外发行的传播策略研究
周璐瑶 刘书亮
2025, (3): 12-1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2
7 0
摘要:
【目的】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国内市场开始取得显著成绩,但相对来说其海外发行的表现相对欠佳,分析国产动画电影海外传播的困境有助于开展应对的策略。【方法】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国产动画电影“出海”的现状。【结果】研究发现,国产动画电影在“出海”过程中存在核心粉丝群体构建不足、跨文化共同价值建构困难、互动仪式场域不完善等问题。【结论】为此,本文提出三点可能的突破口: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精准营销,挖掘海外核心受众;二是针对出口市场文化设置议程焦点,启动跨文化互动仪式;三是维护群体符号与互动仪式场所。通过优化互动仪式链,国产动画电影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
专题
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风化表达——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安静 李佳琪
2025, (3): 18-2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3
10 1
摘要:
【目的】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票房表现突出,尤其《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 2》)在国际影坛上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票房表现,大获成功,截至 2025 年 3 月 25 日,总票房突破 150 亿元,观影人次突破 3 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破 3 亿的电影,《哪吒 2》已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和非英语电影。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风化表达,无疑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动画电影如何通过国风化表达增强文化认同,并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哪吒 2》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实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叙事表达。【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围绕角色塑造、视觉风格、叙述结构及音乐音效等方面国风化表达,剖析《哪吒 2》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结合现代动画技术构建独特的电影语言。【结果】研究发现,《哪吒 2》在视觉设计上诉诸国画、水墨画、工笔画等传统艺术风格,同时运用3D 动画、AI 渲染等新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叙述上以中国神话为主题,同时承担当代价值观,增强全球观众共鸣;音乐方面融合民族乐器与交响配乐,强化国风美学价值观。【结论】 该研究表明,国风化表达已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重要创新路径。通过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强化了本土观众的文化认同,也拓宽了国际传播的可能性。《哪吒 2》为未来国产动画提供了成功范例,也印证了风动画的市场潜力与文化价值。
专题
文旅“大视听”愿景下吉林省“动漫 IP 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维度
张楠 刘旭 鞠明雨 杨阳
2025, (3): 23-2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4
7 0
摘要:
面向文旅“大视听”愿景下数智新场景想象与开发的时代之需,本文基于吉林省“冰雪动漫 IP 旅游”赋予“三个冰雪走廊串联”“冰雪丝路”以形象生命意涵。【目的】激活其建构冰雪美学的传播媒介与文化场域的价值。本文基于廓清开掘吉林省“动漫 IP 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双重实践维度的研究假设。【方法】通过迭代升级现有“动漫 IP 旅游”,淬炼长白山神话和关东文化宝库以持续“双创”动漫 IP 旅游的新增长点,实现重构吉林省全新“地域文化名片”的结果。通过打造原创“动漫 IP 旅游”,在数智技术赋能下达成长白山数智交互展厅的搭建结果。以双重实践进程检视研究假设并获得【结论】“动漫 IP 旅游”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可发挥出文化资本再生力、体验经济的精神缓冲力、特色区域品牌的增值力。
专题
中国动画电影传统文化 IP 改编的双重面相 ——基于产业生态与文化认同的辩证思考
权文熙
2025, (3): 29-3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5
10 0
摘要:
【目的】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题材的改编作品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有必要针对传统文化 IP 改编在产业生态与文化认同中的双重面相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结合文化认同、产业机制与全球化竞争三重维度,对传统文化 IP 改编的现象进行辩证思考。【结果】研究发现,传统文化 IP 改编在提升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导致了选题同质化和创新空间的压缩。尽管作品通过现代化表达弘扬了传统文化,但过度依赖经典符号的改写限制了艺术创新。【结论】传统文化 IP 改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票房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价值与产业逻辑的深层博弈。为构建可持续的 IP 生态,产业需要突破路径依赖,实现从文化深耕到原创创新的转变。
传媒理论
媒体单位网络安全治理实践路径探究
凌云义
2025, (3): 35-3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6
2 0
摘要:
【目的】 研究新闻单位网络安全治理,探索网络安全治理解决方案,适应全媒体和智媒体时代的网络安全治理环境需要。【方法】 运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实现网络安全保障下的安全运行。【结果】 经过网络安全治理,实现安全态势和安全运营能力的系统提升,保障系统安全生产。【结论】网络安全和运行安全一样是基础保障,通过网络安全治理实践探索,为行业单位网络安全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传媒理论
智能时代消费者行为变革背景下科技驱动的品牌认知趋势分析
方姝
2025, (3): 40-4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7
2 0
摘要:
在智能时代的推动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品牌的认知方式都经历了明显的转变。【目的】新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并通过各种媒介实现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消费者在信息 获取途径、决策过程、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社交媒体影响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方法】品牌在营销策略上开始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品牌的认 知正在向重塑其价值观、数字化的形象、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以及提高用户忠诚度的方向演变。【结果】同时,智能技术在消费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提高购买效率。社 交媒体和在线评论对购买决策产生了影响,而智能技术则加强了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结论】在未来,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品牌也将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信息诉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密切关注这些发展动向,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品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传媒理论
媒介化视角下卡车司机的劳动实践
严励 常世峰
2025, (3): 44-48,6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8
2 0
摘要:
【目的】智能媒介让驾驶室“孤岛”中的卡车司机重新获得了连接世界的能力,也充分改变了他们的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卡车司机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关系变化。【方法】本文使用网络民族志法和深度访谈法,从媒介延伸、媒介驯化、媒介呈现三个方面分析卡车司机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劳动环境、劳动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变化。【结果】媒介深刻影响了卡车司机的劳动全过程,卡车司机利用媒介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劳动能力;通过媒介构建出半组织化的虚拟职场,劳动关系的变化也反哺了劳动全过程。【结论】卡车司机的深度媒介化,将成为一种超越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交织的“混合现实”。
传媒理论
论科技档案对事业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杨娅雯
2025, (3): 49-5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09
2 0
摘要:
【目的】探究科技档案对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阐述科技档案记录的内容, 分析其在事业单位活动中的价值体现。【结果】科技档案记录了事业单位在科研、生产、基建等 活动中的真实情况,是历史、事实、知识和经验的真实反映,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历史凭证和科学 依据。【结论】科技档案有助于事业单位在决策过程中更科学、准确地判断形势和制定策略,对 事业单位意义重大。
新媒体研究
AI 创意传播提升受众注意力赋能传统媒体新质生产力
李丽娟
2025, (3): 53-5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3.010
0 0
摘要:
【目的】本文探讨 AI 创意传播如何提升受众注意力,解决传统媒体受众流失与影响力下降的问题,为传统媒体赋能,提升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方法】分析指出 AI 大模型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运用、AI 创意传播的特点及其双面性,阐述并借鉴创意传播、注意力资源、消费体验等来源于广告营销、经济管理相关的术语和理念,展现其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与保持机制。【结果】AI 创意传播显著增强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参与度与忠诚度,促进了媒体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结论】AI 不仅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更是开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钥匙,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深度融合 AI 技术与媒体实践,传统媒体有望实现注意力的高效转化与价值的深度挖掘。
查看更多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654) [PDF 2483 KB](388)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以“抖音”平台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例
朱奕锦
[摘要](1618) [PDF 2288 KB](196)
摘要:
短视频在近几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模式和形态。许多官方主流媒体机构审时度势,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参与新媒体运营等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提升对舆论的把控与引导。本文主要以抖音短视频 App 内的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及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基本特征、优势所在、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短视频整体行业的新闻作品生产、传播情况,并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参考。
“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
黄楚新, 陈智睿
[摘要](812) [PDF 9326 KB](160)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日常景观。元宇宙概念在此过程中渐成热点,并在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生成的。本文将立足于元宇宙概念产生的技术条件与现实动因,站在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元宇宙的实质内涵与未来发展,以期澄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误解。
破局立新: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创新探析
黄楚新, 贺文文
[摘要](1222) [PDF 9282 KB](141)
摘要:
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符合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内容生产审核需求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现状及现存问题,提出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内容安全审核创新的一些探索办法,以期为短视频内容生态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1038) [PDF 4172 KB](243)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钱林林
[摘要](443) [PDF 1383 KB](68)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尤其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植传统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2021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互联互通和高新视频技术,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坚持“内容为王”,凸显了舞台舞美布局的层次和空间的变化,技术赋能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弘扬了中原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hatGPT 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郭全中, 张金熠
[摘要](577) [PDF 2416 KB](194)
摘要:
场景、符号、情感: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冯蓓蓓, 张凯翔
[摘要](606) [PDF 1428 KB](150)
摘要:
智媒时代下,5G、VR、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重构了短视频的传播路径。交互传播、时空重塑优化了消费体验,打造了与用户更为适配的场景网络。内容的深耕与用户的分层构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仪式链,在技术的牵引下,短视频制作者将视点从内容输出转向情感探索,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迎来了从“竞速”到“求质”的拐点。本文将分别从场景的功能创造、符号的互动对话、情感的表达扩散三个维度,具体剖析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路径,探寻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情感纹理。
数字文明:元宇宙中人的虚拟身份认同与媒介化生存
李康跃, 王雪梅, 闫晓阳
[摘要](625) [PDF 1409 KB](111)
摘要:
技术与社会的繁荣与“再组织”使“元宇宙”概念破壁而出,人们正以此为基点创造一个划时代的数字文明,即数据、人、关系共同构成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元宇宙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下,人的自我认同完成了由“符号”到“身份”、 由“视听”到“感知”、由“情景”到“社会”的转化。作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代表,元宇宙在完成媒介感知的“反向进化”之余,也导致了人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人在元宇宙中的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也需辩证看待。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探究
王朝阳
[摘要](516) [PDF 2515 KB](78)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新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兼容、资源互通以及宣传共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契合融媒体时代特征。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简要阐述,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并具体探讨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策略。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654) [PDF 2483KB](388)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1038) [PDF 4172KB](243)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专题 · 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