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演变,在当今这个“后真相”时代,作为新闻专业原则的新闻客观性似乎陷入了一种窘境,大众对于新闻事件或内容的讨论与看法,客观事实已然不是其首要考虑项,真相让步于立场,理性让步于感性。本文深入解析大学 生偷外卖事件,探究新媒体时代“后真相”现状、该环境对新闻客观性产生的冲击,并对如何坚守新闻的客观性、解决后真相时代的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
[1] 李岩,丁旭.“事实—真相”与“后真相”的叙事之辨[J].现代传播,2022(2):9-16. [2] 张璁.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城乡上网差距继续缩小[EB/OL]. [3] 郭镇之 .“客观新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4):58-66+92. [4] 陈力丹,王亦高.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 ? 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 [J].新闻大学,2006(1):8-10+16. [5] 单波.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1):28-35. [6] 刘振宇.“后真相”时代下的新闻客观性刍议——基于黑格尔真理观的启示[J].声屏世界,2020(14):15-16. [7] 黄旦,孙藜.新闻客观性三题[J].新闻大学,2005(2):10-16. [8] 蓝江.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J].探索与争鸣,2017(4):10-13.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11
- HTML全文浏览量: 75
- PDF下载量: 10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