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究乡村儿童社交行为背后所折射的主体转向,反思儿童与媒介、文化的互构主体关系。【方法】本研究以 HL 村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观察法,在线考察网络社群互动内容。【结果】研究发现:网络社群成为乡村儿童交友的新型渠道,为乡村儿童参与“吵、斗、合、玩”等社会交往行为提供了新的空间。【结论】乡村儿童的网络社群交流增强乡村儿童自身的本体安全、获取社会资本,并再嵌入媒介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儿童本有的能动性。儿童成为了在传播关系中参与文化创造、建构社会意义的主体。
-
[1] [ 英 ] 保罗·威利斯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M]. 秘舒、凌旻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 [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7 年世界儿童状况: 数字时代的儿童 [R/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7d865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f.html?_wkts_=1676536346368,2017-12-16/2022-10-04. [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7 年世界儿童状况: 数字时代的儿童 [R/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7d865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f.html?_wkts_=1676536346368,2017-12-16/2022-10-04. [4] [ 美 ] 安妮特·拉鲁 . 不平等的童年 [M]. 张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6-267. [5] [ 美 ] 威廉·A·科萨罗 . 童年社会学 [M]. 程福财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6. [6] Davies, B.(1982). Life in the classroom and playground:The accounts of primay school children. Boston:Rotledge and Kegan Paul. [7] [ 美 ] 尼尔·波兹曼 . 童年的消逝 [M]. 吴燕莛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15:155-157. [8] [ 美 ] 罗伯特·帕特南 . 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弱与复兴 [M]. 刘波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28. [9] 王海英 . 试论儿童游戏中的象征资本 [J]. 学前教育研究,2006(11):54-56. [10] 赵红勋,王文静 . 文本、空间与媒介:青年群体的抖音短视频社交逻辑探析 [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0):10-13. [11] [ 英 ] 罗杰·西尔弗斯通 . 电视与日常生活 [M]. 陶庆梅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0-30. [12] 邱林川、陈韬文 . 新媒体事件研究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13] 卜卫 . 主动的使用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论施拉姆儿童和电视的研究思想 [J]. 电视研究,1994(7)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4
- HTML全文浏览量: 58
- PDF下载量: 44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