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语言模型的“传媒心”塑造:从模型精调到传媒适应性调优应用研究

韩冰 张岱萌 范辰宇 林泽玉 刘雪娇

韩冰 张岱萌 范辰宇 林泽玉 刘雪娇. 大语言模型的“传媒心”塑造:从模型精调到传媒适应性调优应用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5, (8): 23-2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4
引用本文: 韩冰 张岱萌 范辰宇 林泽玉 刘雪娇. 大语言模型的“传媒心”塑造:从模型精调到传媒适应性调优应用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5, (8): 23-2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4

大语言模型的“传媒心”塑造:从模型精调到传媒适应性调优应用研究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韩冰 张岱萌 范辰宇 林泽玉 刘雪娇:韩冰(1979—),女,黑龙江,《中国日报》社技术中心应用与研发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智能传播、大数据、人工智能、媒体技术;张岱萌(1999—),男,广东,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工程、项目管理;范辰宇(2000—),男,河北,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林泽玉(2000—),男,河北唐山,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人应用技术;刘雪娇(1990—),女,山东,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人工智能、媒体技术应用。

  • 摘要: 【目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从大语言模型的精调方法和精调数据准备入手,探讨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中国日报》的国际传播实践经验。【结果 / 结论】提出了大语言模型的精调和调优方案,为传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思路。

     

  • [1] DEVLIN J, CHANG M W, LEE K, et al. 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C]//Proceedings of NAACL-HLT 2019. Minneapolis,Minnesota: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2019:4171-4186.
    [2] 匡野 . 大模型时代主流媒体内容平台建设的三重逻辑 [J].中国编辑,2024(4):37-42.
    [3] 常新,高岩,阮剑 . 报业需要怎样的“大模型”——以苏州日报社 AI“播报 +”实践为例 [J]. 传媒观察,2024(S2):14-17.
    [4] 肖红江,姬德强,张远 . 大模型驱动的社会仿真实验室:人工智能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想象与路径建构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6):121-1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9-19
  • 刊出日期:  2025-09-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