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拟剧理论下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

韩新月 高宪春

韩新月 高宪春. 拟剧理论下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5, (9): 42-4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9.007
引用本文: 韩新月 高宪春. 拟剧理论下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5, (9): 42-4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9.007

拟剧理论下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9.007
基金项目: 

2023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0320021Z)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韩新月 高宪春:韩新月(2002—),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传媒与影视;高宪春(1976—)男,汉族,山东兖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智媒体传播研究、舆论学研究。

  • 摘要: 【目的】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框架,聚焦并探究青少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及其心理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数字化社交环境中的“前台表演”与“后台管理”双重空间,揭示青少年通过动态发布、滤镜修饰及互动反馈构建理想化社交形象的过程。【结果】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前台,青少年通过选择性展示成就、生活片段形成“社交面具”,利用点赞量作为身份标尺进行自我认知校准;后台则呈现身份实验与焦虑调适的深层矛盾,隐私权限设置与内容删改行为折射出社会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博弈。【结论】社交媒体既是青少年主动探索身份的实验场,也是催生数字人格膨胀与社交焦虑的双刃空间,其自我呈现行为本质上是寻求社会认可与实现存在确证的动态平衡过程。

     

  • [1] 白若男 . 拟剧理论视域下社交媒体的自我呈现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J]. 视听,2023(3):113-116.
    [2] 黄小容 . 自我呈现视角下青年群体的新型社交方式研究:以“搭子社交”为例 [J]. 新媒体研究,2024,10(13):60-62,67.
    [3] 张晓丽,张津 . 基于社交网络的学习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思考 [J]. 智库时代,2019(8):291-292.
    [4] 季秀兰 . 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J]. 社会科学前沿,2020(11):1709-1715.
    [5] 袁晓川,徐冠群 .“为了承认的斗争”:当代青年社交媒体的自我展演现象 [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4-63,99.
    [6] 邓晓芳 . 初中生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7] 马中红 .2015 年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前沿景观 [J]. 青年学报,2016(3):33-41.
    [8] 张亚利,李森,俞国良 .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J]. 心理学报,2021,53(3):273-290.
    [9] 顾洪洲,俞剑红 . 集体主义文化下电影观众从众行为研究[J]. 电影文学,2023(10):3-7.
    [10] 张凤娟,欧欣怡,吕军伟,等 .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9):1401-1406.
    [11] 周修研 . 浅析涂尔干集体意识理论:以《社会分工论》中的集体意识为例 [J]. 中国电力教育,2010(S1):240-2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11-04
  • 刊出日期:  2025-10-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